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创新均衡 品质为本--教育十八谈·济源篇

发布时间:2011-11-18 14:03:18   来源:

 

创新均衡 品质为本--教育十八谈·济源篇

 

 

                                    创新均衡 品质为本

  (一)女娲创世,孕育中华文明;愚公移山,彰显炎黄文化;帝柕居原,曾为夏都;两汉轵邑,富甲天下……历史演绎、神话故事和成语典故,让济源拥有了历史厚重感,也赋予教育巨大的发展力。

  女娲创世精神是创新之根,愚公移山精神是均衡之力,帝柕居原文化是公平之魂,富甲天下是保障之源。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市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济源教育跻身先进行列,成为闻名全国的教育先进市。

  如今,创新、均衡、公平和保障,已成为济源教育的品质;根、力、魂和源塑造了济源教育,以一种清新的面貌,展现在中原人民面前。

  (二)根是创新,力是均衡,魂是公平,源是保障。济源教育的品质力量,闪耀着哲学和寓理的光芒,闪烁着汗水和心血的智慧。

  (三)从封闭落后、鲜为人知的边陲小县,到十八罗汉闹中原,伴随着县、县级市、省辖市三级体制的跨越,教育事业和济源一起成长。

  劈掉阻碍发展的山头,凿通长途跋涉的坦途。

  根、力、魂、源,打造了济源教育模式,创造了济源教育速度,凸显了济源教育现象

  创新之根培育土壤。上世纪80年代全民集资办学,全国集资办学现场会在济源的召开,让济源教育在全国有了一个靓丽的亮相。教育强镇(街道)创建、三名工程实施;教师补充机制、轮岗交流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机制不断优化,活力不断激发,成果不断彰显。

  均衡之力孕育肌体。中小学布局调整、市区教育资源整合、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城乡教育齐步前行。

  公平之魂铸造骨髓。2002年率先在全国免除山区学生杂费、指标到校的中招制度改革、实施免费中职教育,落实了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城乡一批新建学校陆续投用,新增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近2万个。优质资源是阳光,演绎着桃李芬芳。

  保障之源滋润征程。市镇两级踊跃投入教育,两个比例”“两个增长,保障源源不断。2010年,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19.2%,增长了1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3.4个百分点。

  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职业教育发展呈现新局面,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幼儿教育持续发展。

  根、力、魂和源,巨柱擎天效应日趋明显,济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四)师德高尚,长空当歌。

  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为人师表、甘当人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三平教师”“三平党员,师德标兵、教学骨干,爱生如子、呕心沥血,矢志不渝、诲人不倦,像园丁一样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奉献、真爱、高尚、无悔。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黄河奔腾师德!

  济水流淌师魂!

  (五)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胡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根与力的擎天巨柱。

  (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卢展工书记的恳切嘱托,魂与源春华秋实。

  (七)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发展难题期待破解。

  创新之根扎得不够深,还不够牢固。理念创新引擎力不够,机制创新执行力不够,课程改革推进力不够,发展方式转变力不够。的支撑力不够强劲。

  均衡之力的强度不够强,还不够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有差距,薄弱环节仍是农村。山坡状仍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质量、数量、规模和结构,仍是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公平之魂的引领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好,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还不均等,存在不公平现象。

  保障之源的水不够大,还不够活。尽管这些年济源财政性投入方面的力度前所未有,但按照教育投入占济源GDP 4%的要求,济源增加教育财政性投入,任重道远。

  (八)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资源,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是济源教育发展的新追求。

  到2015年,济源要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教育强市行列;到2020年,济源要构建更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把济源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市,就必须坚持品质为本的发展思路,以女娲创世的创新力,以愚公移山的持衡力,以帝柕居原的文化力,以富甲天下的保障力,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是济源发展的新战略。

  (九)创新是根,均衡是力,公平是魂,保障是源。

  省委常委、济源市委书记赵素萍强调,要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打造具有济源特色的教育,率先在全省做到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公平发展,把学校建成最漂亮的学校、让老师成为全省一流的教师、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

  市长何雄着重指出,济源振兴,跨越发展,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聚合发展能量,创新均衡,品质为本,才能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十)坚持品质为本,创新是根。

  根深蒂固,上根大器。

  创新是改革之根,也是品质之根。

  换脑子,观念创新天地宽。敢啃创建教育强镇(街道)的硬骨头、敢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水区、敢打素质教育的攻坚仗,观念创新推进教育大发展。

  装轮子,机制创新天地宽。人事制度、招生制度改革,轮岗交流、教师补充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布局调整、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等改革措施,把创新植入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活教育发展的活力。

  闯路子,发展创新天地宽。重点工程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硬件和软件两个建设同时发力,统筹兼顾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推进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十一)坚持品质为本,均衡是力。

  教育衡,则天下均;教育衡,则城乡均,学生欢,家长笑,人民满意。

  均衡是发力,均衡是给力,均衡是恒力,均衡是爆破力。

  均衡是学前教育的推手。把学前教育纳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接收儿童比例占入园儿童的50%以上,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0%

  均衡是义务教育的拳头。初中向市区(镇区)集中,小学向镇区(社区)集中,努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通过财政拨款、学校建设、信息化建设、师资建设等多种均衡配置措施,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品质的大提升。

  均衡是高中教育的引擎。积极打造高中教育品牌,立足基础,注重内涵发展,加强标准化建设。大胆探索发展模式,开设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均衡是职业教育的抓手。通过政府投入、校企共建等多种形式,新建集教学、生产、实习实训基地为一体、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园区,重点打造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器、幼儿教育等骨干专业,形成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新建一所本科院校,以特色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品质的大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建设是基础性工作。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十二)坚持品质为本,公平是魂。

  公平是天平,民心是砝码,品质是重量,只有两者在一个平衡点上,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公平。既要尽力而为、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又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根据实际可能维护教育公平,以发展求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扶困保公平。

  加快教育发展促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加快教育发展的基础目标,合理调整教育资源结构,使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快发展求均衡,均衡发展求公平。

  扶困助学促公平。继续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继续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继续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国家资助政策,继续对两后毕业生实施免费中职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

  (十三)坚持品质为本,保障是源。

  如果没有保障,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育发展之源就会干涸,就会失去民生之基、为民之本。

  落实主体责任。以三优先为重点,突出市级财政投入主导地位,落实两个比例”“两个增长,逐年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落实财政性投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依法将土地出让金收益计提的教育资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安排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落实镇(街道)投入。创建教育强镇(街道),强化镇(街道)政府投入责任,不断加大镇(街道)投入,实施强镇(街道)战略。

  落实多渠道投入。吸取民资、利用外资、鼓励捐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资,切实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现状,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学校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十四)品质是教育之基,是基础性、普惠性和先导性的深刻实践;品质是教育之本,是创新、均衡、公平、保障的生动践行。

  品质,是济源教育之本。

  只有不断提升品质,实现教育创新、均衡、公平和保障的融合发力,实现教育科学健康发展,才能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十五)济源振兴,教育为基;创新均衡,品质为本。

  教育强市建成之时,将是济源发展走向新的辉煌之日,将是创新均衡的生动实践,将是品质为本的勃勃生机。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济源将以女娲创世之根,以愚公移山之力,以帝柕居原之魂,以富甲天下之源,推进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全面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创新有根,均衡有力,公平有魂,保障有源。

  乘风破浪,只争朝夕,克难攻坚,勇往直前。

 

 


上一篇:关于做好中小学校防寒保暖的通知
下一篇:“关注交通安全 构筑生命防线”倡议书

济源微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