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家庭教育精华文章
爱孩子,这是作为家长所必然的。孩子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为他操心劳肺,洗刷喂食、上学接送、敦促学习,这才有“可怜天下父母心”。所累所苦无非希望有朝一日子成龙、女成凤。在这成龙成凤的过程中,家长们各使绝招,恨不得在小孩的小脑瓜里装上类似遥控接收器的装置,想让他干什么一摁遥控器小孩就乖乖照做。当然,家长最想让孩子做的无非也就学习二字。
家长们的愿望是好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是,我们在疲累之余应该扪心自问:我真的是一位合格的家长?我真的是百分之一百地、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其实,无论是巴掌棍棒还是唠叨数落,这些都谈不上是教育,而是逼迫,是家长自身粗暴懒惰的表现。动手的粗暴我们容易意识到,打在孩子身上疼在自己心里。再说,一个孩子,咱舍得吗?这样,唠叨和数落就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主流。我们最好的借是:还不是为了他好。
当孩子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写作业时,你在干什么?当你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阅读课外书时,你转过身做什么去了?当你要求孩子关掉电视快去学习之后,你是否又坐到了电视机前?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家长的行为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眼里,家长看报纸、看电视、上网都是不正当行为。当你要求孩子学习而自己在做诸如此类的事情时,他心里是很不服的。但如果家长也拿来一本书翻翻,他会觉得家长和自己待遇同样,从而感觉受到了公平对待。哪怕你一个字也没看进去。”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只会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自己的行为却随心所欲。有的家长爱搓麻将,给孩子布置好任务后就一头扎进了“长城”,孩子一旦没有达到期望,唠叨和数落就劈头盖脸而来;有的家长爱看电视爱玩网络游戏,一边呵斥孩子赶紧学习,一边在游戏中过关斩将。
教育不是靠说教就行的,没有身体力行的榜样,教育的效果是要打大折扣的。而以身作则的背后是公平和民主。孩子不服,家长付出再多,再呕心沥血也是枉然。
我们唠叨是因为我们想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和我们因爱而生的烦恼和疲倦。我们想说,孩子,学习的理由有一千一万。可是,唠叨之后,孩子的行为有什么改变?相反,他在心里可能还会嘀咕:你除了管我做这做那,到底爱我在哪里?正因如此,才有了北大硕士骂亲身母亲是“猪”,才有了留学生弑母,才有了令天下父母心寒意冷的一幕幕惨剧。
是到了该闭嘴的时候了。有时候,我们该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坐在书桌前,捧一本书,哪怕想的是心事。什么也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