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负担减轻,学生不去培训班,课后服务延时,孩子成绩会不会下降?“双减”政策的实施,好似一场席卷全国的教育革命,不仅让校外培训机构一夜之间哀鸿遍野,更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北海中学在深入实践中不断总结,初步探索一条“双减”下教学提质增效之路,促进了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以“教研提质、课堂增效”为着力点,促进教师精彩育人、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研活动方面,该校将原有的“碎片化”教研改为“主题化”教研,着重在“提质”上下功夫。春学段,学校紧紧围绕中考这一主题,开展了“学科说明渗透中考”“教师答卷体验中考”“分析命题研判中考”“仿真拟题押宝中考”四期主题教研活动,深研细磨、智慧共享,收到了显著效果。秋学段的主题教研重点放在了青年教师培养上,教导处将35岁以下的30名青年教师按学科分成6个小组,同时聘请12名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担任业务导师,组成师徒结对帮扶共同体,两周举行一次专题培训。在培训会上,导师团队作主题“微讲座”,青年教师现场抽签作微型课,师徒在研讨交流中共同成长。专题培训本学期已举办了12期,期期有主题,次次有记录,人人有收获。在课堂教学方面,该校重点开展“三级”赛课活动,着力在增效上做文章。通过全校教师上过关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骨干教师上观摩课,层层筛选,分级闯关,最后胜出者进行录课、资源共享,并代表学校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大赛。仅本学期两个多月的赛课活动,参与教师多达103人,评选出课堂技能优秀教师42人,骨干教师15人。教研活动耕得深,课堂教学磨得细,原本40分钟“满堂灌”的课堂,现在变成老师讲授不超过25分钟,学生练习不少于15分钟,初步形成了“课前导入—自主阅读—精讲释疑—练习反馈”的课堂结构模式。
以“服务提质、延时增效”为突破点,推动教师精彩育人、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设置虚拟班级,抓好提优扶困。所谓的“虚拟班级”,就是将同年级中一部分基础好的同学设置一个名义上的“提优班”,将一部分基础弱的同学设置一个名义上的“扶困班”,这两个班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是在老师心目中设定的两个服务对象。任课教师对“虚拟班”提供三项服务,即:课堂问题设计差异化、家庭作业布置分层化、单元检测拟题梯度化。年级组对“虚拟班”的学生进行动态管理,阶段性考核后可以适当调整。学校对“虚拟班级”的学生定期召开专题会,既为“扶困班”的学生鼓劲加油,又为“提优班”的学生助威呐喊。二是作业分层设计,服务精准提质。学校明确规定了七、八、九三个年级的作业量分别控制在60、70、90分钟内,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备作业,分梯度设计,按层次布置,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分层作业巩固知识、收获自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地点也由原来的晚上家里做,改为课后延时在校做70%,回家完成30%;写作业的方式也从原有的家长和学生相互斗智的“捉迷藏”式,转变为学生独立思考、同学相互研讨、老师适时点拨的“合作交流”式。“作业更智慧,学生不喊累。”“孩子在校就写完了作业,回到家和父母谈谈心、听听音乐,出去散散步,跳跳绳,真是太开心了。”学生和家长的点赞让老师们累且快乐着。
以“管理提质、评价增效”为支撑点,助力教师精彩育人、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新的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内抓管理提质量,外树形象提声誉”的办学思路,明确提出“每位教师都是优质课程,都能精彩育人;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都能创造奇迹”的办学理念。借助校园电子屏展示“科室管理特色点、班级管理新亮点、课堂教学闪光点”通过周例会开办“亮点铸师魂、优点展风采”专栏,挖掘教师平时工作中的精彩故事、感动瞬间,激励教师扎根教坛,奉献青春。在学生评价上,该校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详细制定了《北海中学学生发展评价考核细则》,精心设计了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位一体”的《学生发展评价档案》。积极推行“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家长、家长评价学校”的循环评价机制,发挥了教育多元评价的辐射带动功能。为促进家校深度融合,该校还深入开展了“百师进千家,真情助千生”大走访活动。科学制订走访活动方案,确定了优生必访、学困生必访、问题学生必访、留守儿童必访、建档立卡户必访的“五必访”原则。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带头承担问题学生的家访,其他老师利用课余时间,采取“电话预约、登门走访”的方式,陆续走进学生家中,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截止目前,参与走访教师达到100余人,走访学生10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53条,整改解决问题66项。
“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之路还很漫长,也很艰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北海中学将和兄弟学校一道攻坚克难、戮力前行。”学校党支部书记邓广周的一番话,让我们感受到为师者深厚的教育情怀,也看到了济源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