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中学:运用发展共同体,破解质量评价“密码”
关注学生成长,从“冷冰冰的分”到“活生生的人”转变,北海中学启动“学生发展共同体”这一神奇“密码”,成功破解了“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学校和班级、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是“两张皮”的难题。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本、体育为基、美育为雅、劳育为荣的全面发展理念,以评价为抓手,有力地撬动教学教研创新内涵发展,具体做法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摒弃片面评价,形成“五育并举共同体”。紧紧围绕国家教育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评价细则,逐级分解、细化落实。比如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我们将“身心发展”一级指标,拆分为“健康生活”“身心素质”两个二级指标,又将“健康生活”细化为“卫生习惯”“健康锻炼”“疫情防控”“生命安全”“文明上网”五个三级指标,将“身心素质”细化为“常规达标”“技能特长”“阳光心态”“抗挫能力”四个三级指标,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享受乐趣,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从“育分”向“育人”的全面回归。再如劳动与社会实践评价,我们围绕“劳动习惯”和“社会体验”两个方面,重点从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三个维度来评价,认真开展了“学校卫生三保持”“家庭劳动五个一”“社会实践两体验”系列活动,即:在学校要保持个人卫生干净、保持教室摆放统一、保持校园卫生整洁;在家里每周洗一次衣服、拖一次地、做一次饭、整理一次房间、为父母洗一次脚;在社会每学期体验一次公益劳动、体验一次志愿服务。在品德发展评价方面,我们积极开展“五讲五比”活动,即:讲信仰,比忠诚;讲学习,比传承;讲责任,比担当;讲团结,比合力;讲文明,比奉献。在学业发展上,我们坚持“四个并重”,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重,独创特色和团队合作并重,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并重,过程跟踪和结果评价并重。
二是放弃单个考评,建立“学生发展共同体”。全校36个班,每班以6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合理优化,科学组合,成立了216个“学生发展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拟好名字、定出誓言,小组中确定一名检查长,其他五个同学分别担任德育长、学业长、健康长、美育长、劳动长。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同学们在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接受管理、享受管理的共同发展中,从内心深处激发了“我要学习、我要进步、我要成长、我要成才、我要成人”的发展原动力。七年级二班班主任赵老师在为班级“学生发展共同体”拟名时,利用班级微信群,发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最后选择了“王者之屋”“愚公移山”“天坛极顶”“济水之源”“黄河涛声”“北海沧溟”6个极具济源地域文化特色的名称就很有创意。
三是废弃“一张试卷论高低”的结果性单一评价,打造课堂学习+课后服务+课外活动+期末激励的“四轮联动共同体”。学校通过“课堂日志”记录班级学生听课情况;通过“5+2”课后服务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开展学科类、运动类、艺术类、科技类等少年宫社团活动,评价学生个性化的兴趣特长;学期末,学校对每个学生在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考评得分,按3:3:2:1:1的比例核算综合得分进行表彰,“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不再是学科独霸、分数为王的所谓“尖子生”,而成了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多面手”。
四是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功能,成立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四位一体共同体”。学校成立了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心,成员涵盖了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制定了《北海中学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北海中学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细则》,统一印制了《学生发展共同体评价手册》《学生五育并举评价手册》《学生发展共同体评价公示表》,详细记录学生评价过程性资料。积极申报“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省级课题,定期召开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专题研讨会,深层挖掘评价的科学内涵,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设立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热线,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建立“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家长、家长评价学校”的循环评价机制,延伸评价链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百师进千家,真情助千生”大家访活动,真正把教育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